通用banner
您當前的位置 : 首 頁 > 新聞資訊 > 行業資訊

城市更新、老舊小區改造被賦予服務新發展格局的功能

2020-12-25 14:07:43

新華社北京12月19日電(王巖波)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實施城市更新行動,推進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值得關注的是,城市更新與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已連續兩年被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及,今年相關表述被置于“堅持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任務下。對此,專家認為,結合當前城市化進程及城市發展的特點,實施城市更新行動,推進城鎮老舊小區改造有著自身的時代背景和必要性,除了民生定位,更是被賦予服務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功能。

image.png

中國人民大學國發院城市更新研究中心主任、住建部政策研究中心原主任秦虹認為,隨著城鎮化進程逐步放緩,城市發展由外延擴張向內涵提升轉變。城市中大量低效經濟空間有待開發、升級,老舊小區及基礎設施老化改造需求不斷提升,產業的更新迭代也對城市空間更新改造提出了新要求。

國家發改委國土開發與地區經濟研究所區域戰略研究二室主任劉??赋?,實施城市更新行動,一方面是我國城市發展的內在要求。我國大中城市在改革開放以后快速拓展,而老城區的布局、設施大多是20世紀五六十年代的基礎框架,一些大廠大院也面臨功能調整和設施提升,改革開放初期建設的一些居住小區、工業園區也在面貌、配套等方面存在短板,應該說我國大中城市的更新需求變得越來越迫切。另一方面也是我國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暢通國內大循環的現實需要。從過去看,城市建設向來是我國經濟增長中的重要一環。當前我國城鎮化率已突破60%,城市發展正在從增量時代轉向存量為主、增存并重時代,實施城市更新行動,謀劃推進一系列城市建設領域民生工程和發展工程,不僅有助于充分釋放我國發展的巨大潛力并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成為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重要支點,也有助于形成新的發展模式,讓城市建設繼續扮演現代化建設的重要引擎角色。

實施城市更新與老舊小區改造也是新型城鎮化得以向縱深推進的必然途徑。清華大學房地產研究所所長劉洪玉認為,城市建設要秉持綠色共享等新發展理念,走內涵式高質量發展的道路,通過推進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可以讓全體居民都能分享到經濟社會發展成果,是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應有之義。不僅如此,實施城市更新行動,推進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可以讓城市功能更加完備,城市治理更具韌性智慧,城市品質更加綠色宜居,社區更加健康安全、服務便捷、充滿活力,方方面面需要大量的資金、人力等資源投入,構成我國目前zui大的內需之一,對構建新發展格局具有重要的意義。

數據顯示,2019年以來,全國已開工改造城鎮老舊小區5.8萬個,惠及居民1043萬戶。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新開工改造城鎮老舊小區3.9萬個,截至11月底,2020年計劃改造的城鎮老舊小區已全面開工。

劉洪玉認為,要充分調動、有效引導社會力量和居民廣泛參與,采用可持續的模式和機制,才能充分發揮出城市更新與老舊小區改造的投資帶動價值。住建部12月17日公布《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可復制政策機制清單(第 一批)》,涵蓋加快改造項目審批、存量資源整合利用和改造資金政府與居民、社會力量合理共擔3個方面的13個環節。

專家預計,主管部門會圍繞完善資金分攤規則、落實居民出資責任、激發市場力量積極性、推動專業經營單位參與、加大金融與稅費支持等幾方面細化政策,并體現因地制宜、不搞“一刀切”的原則。

此外,劉??赋?,推進城市更新工作還需注意一些問題,一是要切忌“大拆大建”,倡導“活化”;二是不能“一哄而上”,實施“有序”更新;三是要加快培育城市更新的機構,實施“專業”的更新;四是要創新財稅支持體系,實施投資“高 效”的城市更新。

對企業而言,專家認為,城市更新已成為城市發展的新機遇,為市場力量打開了“新藍?!?。當前,房地產行業驅動力由購房投資轉向居住消費,從數量型發展轉向品質型發展,在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同時服務經濟高質量發展。在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下,城市更新與舊改、社區服務、大健康及養老等都屬于房地產行業消費新場景、新領域,也為企業轉型升級指引了方向。


標簽

上一篇:物業管理疫情防控2.0版2020-12-25
下一篇:物業元旦假期溫馨提示2020-12-31

最近瀏覽:

国产精品无码AV中文,欧美黑人一级在线是看,中文文字幕文字幕永久免费,最新无码av中文字专区